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门也认为,只有以九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为基础,真正构建起完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评估体系和遴选体系,方能让绿色矿山建设行稳致远。 近两年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围绕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先后组织各相关省厅、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以及相关协会、矿山企业代表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认真征求各方面对绿色矿山标准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标准体系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操作性和前瞻性。 “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形成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推创新发展,要使矿山企业逐步向绿色矿山标准靠拢,需要在已发布的9个行业绿色矿山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标准水平和完善标准体系,加快绿色矿山国家标准和绿色勘查行业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开展绿色矿山生产运行过程的管理标准研究制定,建立健全分行业分地区标准体系,支持矿山企业制定更高要求的建设标准,以高标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经过这两年的着力探索,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绿色矿山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绿色矿山名录管理和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健全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自然资源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落实落地;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为抓手,结合绿色矿山需求,打造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了矿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实现了绿色矿山的内涵式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构建绿色矿山工作新机制,严把“绿色关口”,制定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路线图,按照自然资源部发布绿色矿山建设的9个行业标准,分类指导对标,河南、安徽、海南等省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11个省正在研制地方标准。浙江、湖南、山东等9个省出台了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研究提出多项激励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绿色矿业发展。 与此同时,各相关协会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绿色矿山规范宣贯、标准体系构建、评估系统研发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为自然资源部构建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新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全国各地启动了第一批国家绿色矿山遴选工作。2019年9月和10月,自然资源部在各省厅上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基础上,抽调专家深入有关矿山企业进行抽查,最终确定了555家矿山通过遴选,与398家原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一并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从局部到全面建设仍任重道远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虽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从总体上而言,绿色矿山数量偏少,质量也有待提高,标准体系尤其是评估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都与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绿色矿山新格局仍有较大差距。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有关负责人在分析当前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时指出,矿山后备资源储量增长乏力,支撑发展的资源基础不牢;矿山规模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大矿少、小矿多”的格局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善;矿山建设水平差异大,矿山技术装备水平不均衡,大多数中小矿山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仍相当落后;矿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高,创建动力不足;市场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矿业投资不足甚至下滑等,特别是一些企业对绿色矿山内涵理解不全面,存在建设误区,内在动力不足,有的则历史遗留问题多,生存压力大,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有心无力”。 “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激励政策和措施落实难,外部激励不够,单方面依靠行政手段,定任务下指标。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标准规范引领、企业自建自评、第三方评估、逐级审核认定的绿色矿山评价考核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都严重影响绿色矿山建设的进程和矿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例很低,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任重道远。”这位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