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打开国门“走出去”和“引进来”。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统筹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世界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中国城镇化发展释放的巨大投资和进口消费需求,为全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模式逐步向依靠科技创新模式转变,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也将加快。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从思想、理念、战略布局等多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挥建设性的引领作用。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全面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五个方面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描绘了国际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定位。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支持中国矿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正是对这一伟大理论的重要实践。 中国矿业大规模“走出去”的历史只有10年左右,是矿业国际投资的后来者,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上一轮矿业繁荣期,中国为高价铁矿石等矿产品付出了沉重代价,中国矿业“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出于保障资源安全,其意义在于使中国在全球勘查、采矿等各阶段的活动中有安全合理的投资份额,资源低价时享受低成本发展的利益,资源高价时矿业企业受益。在下一个矿业周期,中国可能还将面临其他的挑战,“走出去”且保障“走出去”的多样化是必然的选择。 回首中国矿业“走出去”的历史,我们有诸多问题需要反思:缺乏监督问责、盲目投资海外项目、过分依赖政策支持等等。与过去相比,目前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生态利益、土地多用途与资源开发的竞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具有绝对资源优势的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进行的变相全球市场操控等。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站在战略高度,结合矿业的特殊性,全面认识和把握“走出去”战略,将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扎实。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国家境外矿业产能合作总体战略与规划,统筹境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打造境外合作调查、风险勘查、投资并购与矿山开发联合舰队,提升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其次,要支持境外矿产风险勘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地勘单位之间协同作战;第三,要提升境外地质调查精准服务于产能合作的能力,推进全球资源调查评价与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摸清境外矿产资源潜力分布与合作开发潜力,加强与“走出去”企业对接,做好精准服务;最后,要建立境外矿业产能合作交流共享机制,完善“走出去”矿业产能合作信息服务体系,制定境外矿产勘查开发信息共享措施,加强境外矿业投资经验总结交流。 当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矿业必须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为打造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者和贡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