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和贯彻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应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石油化工行业面临诸多问题,正是要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改革。世界上绝大部分经济体内循环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都大于外循环,内循环为主体是同外循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此基础上,着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同时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资源配置能力,是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在。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石油石化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不断,油气价格虽有上行迹象,但仍处低位。在WTI油价一度跌入负值的情况下,中国石油石化期货市场一度偏离欧美期货交易定价指数走出了符合自身市场供需特点的走势。带着对市场发展诸多状况的疑问,记者日前在2020年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峰会上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融入国际定价机制是构建双循环结构的内在要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统计数据预测显示,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发达经济体将会萎缩5.8%,新兴经济体将萎缩3.3%。全球油气大宗商品贸易整体低迷,需求恢复尚需时日。 在如此情况下,受石油和石化产品价格低位以及全球市场不振等因素影响,国内石油石化行业所遭遇的影响比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更加严重。上半年,石油石化全行业主营收入同比下降11.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8%。前三季度,主营收入仅为7.82万亿元,同比下降10.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14.5%。“这一系列数字都在警醒我们,让行业发展回归正常轨道,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直言。 “目前,中国油气价格体系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就是为了形成更好的价格传导市场供需信号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发改委价格检测中心主任卢延纯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能否克服传统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红利的衰减,关键是通过深化市场改革激发新兴要素潜力。 对于由相对行政化指令定价的油气市场更是如此,多年以来形成的油气价格倒挂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油气企业,通过定价机制改革所影响的将是全行业整体发展。 过去国内以传统化工产品生产为主的格局正在逐步转变,炼油和合成材料占一半以上。 “十三五”合成材料规模在2019年进入11.29万亿,同比增长1.3%。过剩的劣质炼油产能正在被逐步淘汰,化工产品从粗放型向精细、高端型转变的趋势愈加明显。 “然而,从目前石油化工市场贸易进出口顺差和逆差角度看,改变还远远不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市场与信息部主任祝昉直言。目前,我国石油化工高端产品进口的附加值远高于出口价值,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和高端产品短缺两个方面逆差。 原油资源禀赋问题进口需求量多年来保持高位。而从化工品看,2019年我国化工品有515亿美元逆差,其中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专用化学品等数量居前,进口量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高端、高附加值领域。因此,完成化工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任重道远,促进国内需求量增加,更要有可以同国际行业同类产品可竞争的实力。 石油化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价格进一步市场化 今年上半年,根据海关总署总计,我国化工及相关工业产品进口总额达4665.1亿元,出口5042.7亿元,化工行业仍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但如前所述,国内行业缺口不仅是高端产品,由于高端设备仍处于垄断阶段,核心装置在质量、可靠性、耐腐蚀性、密封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从全产业链角度看,实际上由于价格传导机制的相对延后和被干扰阻碍较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并不能发挥出来。 石油石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深入推进,在现阶段看,就是要推进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通过打通阻碍市场价格信号传导的壁垒,促进生产环节的多种要素共同发力,应对现在一些领域被卡脖子的现象,应对国际市场不确定的挑战。“客观上讲,传统发展路径受到严重冲击,国内中高端需求外溢,能源性战略性资源依存度高,也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价格调节作用,通过价格机制促进国内供给生产和需求健康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原院长顾宗勤说。 浙江省成品油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津透露,目前一些大型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正在准备联合筹备打造网络直销平台,该平台将借鉴天猫、京东等网络电商营销模式,建立化工产品直销模式,该模式将给中间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给现有价格调整体系也是一种挑战。 价格市场化将为生产企业带来第一时间的产品需求信息引导,将市场声音反馈回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创新。 “十三五”期间很多企业在改革红利的促进下取得了一些成果,炼油方面,一个是烷基化,一个是加氢,两方突破成绩显著。在下游领域,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连续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自主开发技术取得突破。随着石油石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价格市场化将是一个重要催化剂,促进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带动企业依据市场发展变化决定生产策略。 同时,通过石油石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带动石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解决日益不均衡的矛盾,消除上游过剩、下游短缺的问题。从根本上,通过市场无形的手解决同质化严重问题,淘汰无效、低效产能,促进企业研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不荒废有需求的低端产品市场。 同时,为深化石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提出了几个项重点工作。组织实施好五项重点工程,进行产业提升创新工程,绿色化工程,智慧化工程,标准化工程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让我国培训形成五大石油石化产业集群,在沿海有四大石化产业集群,在西北地区形成能源金三角、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为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的设想是在“十四五”末能够初具轮廓。2035年,使得五大产业集群成为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打造成中国版的世界一流石油石化生产加工产业集群。 进一步强化市场期货、现货定价体系建设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原油价格战双重打击下,今年的世界原油价格可谓过山车似的波折。而被视为中国原油期货新风向标的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持仓量却在波动中稳步上升。 据该交易所统计,今年年初至10月底,共成交3257万手、达9.4万亿元,日均成交16.4万手,日均持仓12万手,同比增长313%。在全球原油期货交易的亚洲交易时段获得了一席之地,日均持仓量超过阿曼原油期货。 “期货价格依附于市场,首先商品价值在市场中的体现,这就需要对应的商品市场具有相当的成熟度。其次,体现了产业或者商品交易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对于生产效率的追求,这方面依然跟商品市场成熟度有关联。”隆众资讯总经理潘雪铮介绍。 从目前中国石油化工大宗商品市场看,经过改革开放后市场化运作,行业发展和石油化工体系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场成熟度,在产业链布局分工上形成了各有特点的产业发展布局,市场所反映的价格信息有着相当的成熟度。同时,由于产业发展目前进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去同质化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市场信号传导需求,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需求进口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融入国际定价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亚太市场定价话语权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要对价格市场化有更充分地认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能源产品部副总经理张宏民如是说。 在能源实体市场有序推进价格市场化的同时,期货、现货市场定价体系和通过金融衍生品促进发展的构架需要同步进行建设,才能真正在促进本国产业发展同时融入全球有力竞争者的行列。 “我们可以看到成熟的商品市场拥有非常高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这使得生产商和贸易商不必投入过多的精力放到商品定价和溢价上,而是将原料成本和未来产出品成本锁定在有公允的价格区间内,实现产业链稳定的现金流,从而提升生产和流通效率。”隆众资讯首席战略官闫建涛介绍。 因此,期货、现货定价体系的稳步发展既要注重标准化运行,同时要重点关注地区价格差异化的问题,实现定价体系对不同地区产业的促进,并反映特定发展状况。为了实现这样的定价体系构建目标,我国从政府层面引导定价体系建设工作。目前,一方面是政府负责定价工作,另一方面是政府在借助民间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价格市场化相关工作,对成品油、天然气价格进行日常跟踪,对于市场产品的价格、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利润情况、复工复产情况,进行密切跟踪。可以说,我国正在为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进行诸多基础性工作,并稳步推进。 今年10月四种原油期货持仓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