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矿机械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512-80606568 English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新闻 > 节能环保 >

绿色梦:四条路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时间: 2017-10-24 来源: mining120 作者: 点击: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九大报告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来部署相关工作。

众多专家和十九大代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开启,绿色发展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将重拳不断。此外,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这些新的措施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新动力

绿色发展打造“山”

一排排高低起伏的蓝色光伏面板铺满了山坡,在阳光的反射下格外显眼,“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地产生,昔日土壤贫瘠、无法耕种的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这种景象在如今的中国比比皆是。

十八大以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特色能源发展实践呈现崭新局面,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正在加速,绿色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介绍说,与2012年相比,2016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28.4%提高到34.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由19.9%提高到25.9%,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5.2%,炭消费比重下降约6.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约17.9%。

其中,作为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取得了引领全球的发展成就。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60吉瓦,到2016年底已经接近2012年的3倍。光伏也是连续四年新增装机容量排名世界第一,2016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能几乎一半的增量来自中国。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介绍,今年1到9月中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2吉瓦左右,同比增长60%,其中分布式增长了300%以上。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近39%。同时,我国环保行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12年的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26万亿元,年增长率为15.2%。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这为我们第三次战略转型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家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企业,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要力争在2019年前告别政府补贴,率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为增强国家发展新动能奉献更多更优质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十九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介绍说,围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未来五年将投入电网建设(资金)1.5万亿元,完善特高压电网,扩大西电东送规模,促进西部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和东部的雾霾治理,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和城乡电网建设,为电动汽车充电、北方清洁供暖、新型城镇化建设、电力普遍服务等提供电力支撑。

“预期2017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可再生电力产能将增长920吉瓦,增幅达43%,而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可再生电力增长引领者。”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项目经理HeymiBahar称。张孝德也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尤为重要。中国以绿色发展推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

攻坚战

污染防治重拳不断

在推进绿色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工作。五年来,中央层面审议通过40余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12个省份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完成火电、造纸行业5000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同时,“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累计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煤电机组约1500万千瓦,5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清洁油品标准,2014-2016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620多万辆。10.8万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9亿农村人口受益。”十九大代表、环保部部长李干杰介绍说。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环保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创历史新高。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成效已然显现。环保部数据显示,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比已从历史高位的30%以上下降到当前的7%左右的水平。

“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李干杰如此评价过去五年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

对此,在电力行业奋斗了21年的十九大代表刘宗富深有同感,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其所在的华能北京热电厂是北京市的东南热电中心、重要的战略支撑点。长期以来不断投入、加强环保改造,煤气排放标准控制在北京市排放浓度的1/2左右,燃气控制在1/3左右。根据《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今年3月18日该厂的燃煤机组已经全部停机备用,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十九大代表和专家表示,这一系列的提法与以往相比都有明显细化,也更有力度,增强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补足生态环境短板的决心和信心。十九大代表、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发展和环境保护要两手抓,不能因为发展经济就忽视了治污降霾,目前关中地区的治污降霾工作仍很繁重。

强监管

改革体制设立专门机构

建设美丽中国,长效机制不可或缺。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立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之后又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和配套政策。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推动经济管理方式从GDP主义向绿色理念指导生态化管理方式转变。2016年12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印发,确定对各省区市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制度,并作为党政领导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依据。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实行终身追究制度。

为了系统落实考核办法,环保部启动了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工作,入选的25省份46县市将为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先行先试经验。目前,全国已经有70多个县市明确取消了GDP考核。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自新修订的环保法实施以来,首个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作出专门规定的部门规章。

“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再急再重,首先要确保严字当头。”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说,让“制度屏障”严起来,必须在考核、惩罚机制上下功夫。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有了专门机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监管将更有效。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希望未来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中,厘清生态保护体制的大方向和原则,把生态系统的经营权和监管权彻底分开,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生态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