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正当时节,2016年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中国制造”,确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会议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促进制造业升级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同时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引导企业适应和引领市场,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在全球迈向工业4.0的背景下,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智造”是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战略。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诸多有力举措夯实了工业经济发展之基,为丹东下一个五年从制造基地向智造高地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以持续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和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等为牵引,丹东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通过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深化。一些企业凭借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实现了由制造向“智造”华丽转身。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激发企业的活力。”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啸虎介绍说,他们公司自1996年创立,一直致力于新型轻质金属结构材料的自主研发,现在产品已成功应用到国家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据了解,去年,该企业科研人员经过努力,突破技术和设备等工艺难关,生产出国内钛合金石油天然气油套管,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或许很多人不会想到,我国航天员服装的面料的研发,也有丹东市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参与。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教授张明光介绍,学院与本地企业联合攻关,研制的防静电织物被应用到我国航天员的宇航服上。在该项目立项后的近3年时间里,学院通过自主研发、校企合作,对织物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改造,使其具备防静电的特性。张教授说,早在2008年3月,学院就成立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12年底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建立产学研应用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据了解,截至目前,丹东市已组建省级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3个,建立院士工作站21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促进了企业研发机构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共拥有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达47个,研发机构总量实现倍增。 丹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处处长孙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覆盖了我市8个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近三年,在428项列入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的新产品、新技术中,有72%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主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让企业占领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办公室主任宋宇介绍,近几年公司先后获得了几十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参与制定了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项目、国家重大仪器项目。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完全掌握PVDC多层共挤吹膜从装备设计制造到薄膜产品加工全套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的40%。自主研发生产的PVDC膜是目前全球公认的高阻隔塑料包装材料,在食品、化工日用品、医药等包装领域表现不俗。 据悉,丹东市一批技术含量高、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为增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产品在高速铁路、风力发电、核能设备、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成功应用。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700件和42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10件,实现了翻番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