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稳步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推动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比较成熟的核电项目建设,以解决中部地区电力需求问题,并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具有长远意义。
针对核电产业链,《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核能产业链协同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水平逐年提升。其中,铀矿开采技术有望更加环保,更具有经济性,天然铀供应能力将不断提升,供应体系持续完善。铀矿资源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完工钻探工作量65万米,新发现工业铀矿孔284个,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要进展。铀矿采冶能力与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铀矿采冶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地浸采铀工艺水平向精细化推进,数字化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新进展。核燃料产业技术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核燃料生产线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新一代铀浓缩专用设备研发稳步推进,自主燃料组件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核燃料循环后端积极推进,形成干湿结合的离堆贮存格局,后处理产业能力建设按计划推进。核燃料加工将持续“降本增效”,推动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CF3自主燃料实现商业化应用,ATF、环形燃料等更先进的燃料元件研发力度将加大并实现突破,进一步提升核电的安全性。补充建设干式贮存设施及其他乏燃料贮存水池,满足未来乏燃料离堆贮存的需求,乏燃料后处理示范工程将形成规模处理能力;在核电较集中区域,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的选址与建设步伐会加快。乏燃料公、海、铁联运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有望形成乏燃料多式联运体系,满足不断增长的乏燃料运输需求;核电装备制造的国产化自主化水平将持续提高。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47台。总装机容量为4875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位列全球第三。
据了解,过去5年,我国核电装机进程减缓。继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电机组后,2016年中国未核准新的核电项目,2017年内唯一开工的项目,是中核集团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的示范快堆工程。2018年,国内新建核电项目再度出现“零核准”。以上核准开工节奏不仅远低于行业预期,也低于国家能源局《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所提出的“年内计划开工6~8台机组”规划。2019年,福建漳州、广东太平岭等核电项目核准开工。2019年,我国核能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8.09%。
我国政府在《巴黎协定》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达到50%。
报告预测未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能源电力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定位更加明确,将是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