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石油产业链是在资源主导的基础上形成的,进入到国际市场的产业链则基本属于市场主导模式:石油公司“走出去”开展国际石油合作,国内扩大炼油能力加工进口原油,同时出口部分成品油,总体上形成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产业链格局,对国际石油市场上的风吹草动,都会有十分敏感的反应。特别是每一次国际油价暴涨对下游业务、暴跌对上游业务的冲击都难以避免。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及蔓延对国际石油市场、产业链、供应链都造成极大冲击。近期,随着中国及部分国家、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有所好转,石油消费需求明显回升,加之欧佩克产油国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减产协议生效,油价也开始走出超低“阴影”,但不排除后期存在油价继续大起大落,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变差的可能。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提升我国油气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继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在低油价时期,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多做勘探、多找优质储量,做好产能和产量优化,尽量避免关井停产,筑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底线。油井不是水龙头,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有些老油田、非常规项目,一旦关停,再想恢复就很难了。对此,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保护。 二是优化国内炼油化工布局。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炼油国,炼油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需要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石油消费市场低迷倒逼炼油企业从单纯的燃料型向炼化一体化转型,即从以生产成品油为主朝着“油化并举、油头化尾”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防止将炼油产能过剩压力传导至化工领域,引发化工能力过剩的新局面。 三是突出加强储运能力、应急体系建设。可以把对油气储运设施的投资摆到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建设充足的油气储备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应对国际油气市场供应和价格风险的能力。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油价暴跌,与全球石油储备能力不足具有相当大的联系,油库和油轮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战略环节。 四是深化海外油气合作。突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化合作,重点处理好4个方面的关系,即传统能源业务与新能源项目、油气产业上游与下游项目、油气业务投资与社会事业发展以及企业主体与政府作用的关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按照“互利共赢”原则,携手维护国际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 五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把握产业链的战略环节,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国际竞争力;坚持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实现价值链,借助“三链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同时,高度重视营造开放、包容、协同、有序、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努力占领技术制高点,培育产业链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